“城阳30年”幸福家园·大访谈 | 王崇省——俯首三十年,只为最初的承诺
半岛全媒体记者 葛梦杰
1995年11月25日清晨,天阴沉沉的,飘着雪花儿,寒风冷冽刺骨。王崇省独自走在王家村泥泞的小道上,步伐很是沉重,心里五味杂陈,这是他放弃高薪的保险公司惜福镇保险所主任一职,回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的第一天。
彼时的王家村,出了名的穷,出了名的乱,少有人敢趟这滩浑水。亲戚朋友极力劝阻他,“村里这么穷,回去哪有什么前途!”村里的人也都笃定,他怎么可能放弃这么好的工作回村里找罪受。王崇省犹豫过,也徘徊过,但是望着乡亲们企盼的目光,他最终还是艰难地下了决定,许下了庄重的诺言,“村民们这么支持我,就是拼上命,我也要领着王家村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这一年,王崇省36岁。
当时,王家村每年的集体收入只有五万块钱,集体资产更是空白一片,是惜福镇最落后的村庄。面对“穷、乱、散”的村庄状况,王崇省着实犯了难,社区该如何发展呢?有一次议事会上,有人提议招商引资,这是最直接促动经济的办法,可王崇省却觉得难以实现。“我们村就是个小村,村民只有147户、500多人,村里一共200亩地,还很分散,没有额外的土地建工厂。” 王崇省无奈地说道,怎样才能辟出一条发展路子,成了压在他心头的一块巨石。
王崇省不停地琢磨,反复分析王家村的自身优势,还四处探寻全国各地发展经验,他敏锐地捕捉到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旧村改造。“王家村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紧挨着城阳主干道路正阳路,惜福镇主干路王沙路也穿村而过,很容易形成商业集聚地。所以我提出旧村改造这个大胆的设想,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大家住上楼房,还能腾出地来发展经济。”王崇省回忆说。
然而,当他在议事会上把自己有关旧村改造的想法亮出来时,却遭到了众人强烈的反对。要知道,那个时候旧村改造在惜福镇乃至整个城阳区都是前所未有的事。大家心里充满了担忧:“村里没钱,拆了村民的房子,楼盖不起来可咋办?”邻村人听说王家村要盖楼,更是当成了笑话看,还编了个顺口溜——“王家村盖楼,王家村吹牛”。王崇省明白,以村里当时的财力状况拆迁建楼房,的确是条艰难的路途,但他更清楚,这是王家村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必须得豁得出去。他顶住压力,大手一挥,“这楼我们盖定了!”
为了能让村民们明白旧村改造的好处,王崇省带领着党员和村民代表们挨家挨户做工作,分析前景,解答疑问,每一家都最少去了十次。最终,动员了十户住房紧张的村民,凑了不到60万元。1997年3月17日,王崇省用这来之不易的60万元,启动了王家村第一座居民楼的建设。然而,盖一栋楼预计需要投资220万元,资金的严重短缺使得工程面临停工的危机。
在举步维艰的情况下,王崇省一马当先,四处求亲告友筹集资金。他的执着与决心深深触动了广大党员和村民,大家纷纷加入到了投资建楼的行列。在王崇省的带领下,第一栋居民楼终于如期完工。在安置好拆迁户之后,剩余的房屋通过对外销售净赚了50万,王家村成功赚到了珍贵的“第一桶金”。
1998年,城阳区推行农村城市化改革,王崇省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快了旧村改造的步伐。靠着政策和村民们的支持,村里拆一批建一批,直到2004年,整个旧村改造工程全部完成,王家村就此成为了城阳区首个完成旧村改造的村落。
在旧村改造初战告捷之后,王崇省果断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投资建厂、招商引资,壮大集体产业。他先后投资400多万元盖起一片6000多平米的厂房;投资370万元收购了青岛韩国通商玩具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元在青岛出口加工区购置了三十亩土地,建起2.3万平方米的厂房,吸引了众多内外资企业入驻。
“厂房建成的时候,我还领着乡亲们去参观,看着我们自己的家业,大家真是开心得不得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崇省脸上满是笑容。“谁能想到,当初被大家视为吹牛之举,竟然真带动着王家村走上了致富道路。”如今,王家村的集体收入早已突破千万元,人均占有资产和人均收入等各项指标均位于城阳区先进行列。
社区富裕了,王崇省最先想到的就是居民们,他心心念念要让每个人都过上幸福日子。为了能全面细致地了解居民的情况,王崇省制订了党员联户责任制,要求每个党员联系五至七户居民,并做好“民情日记”。
2008年,王崇省在查看相关记录时发现,有位居民不幸患上了尿毒症,为治病已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正深陷无钱透析的困境。王崇省立即以党支部名义为其进行资助,并带头组织党员、居民为其捐款2万多元。这些年来,诸如此类帮助居民解决难题的事例不胜枚举。
王崇省还持之以恒地完善社区居民的福利事业:集体出资为所有适龄居民办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每年出资150余万元用于社区环境优化;出资100万元用于居民的生活福利及困难人员的生活补助;每个老人节,不论工作多忙,他总会抽出时间与老人们欢庆节日,邀请专业剧团为老人们演出喜欢的柳腔剧,设席宴请老人们;每个六一儿童节,他更是要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们一起度过;2018年,社区还投资400万元对幼儿园进行了扩建……
王崇省将每一位居民都视为自己的亲人,把居民们的大事小事、柴米油盐统统放在心头,已然成为了居民们最依赖、最可靠的人。
2019年12月2日,王家村社区经区委、区政府批准挂牌为王家盛世社区,成为了城阳区首个由农村管理体制转型为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社区。新成立的王家盛世社区,管辖范围不仅包括原农村社区,还将周边的商住小区盛世家园二期纳入管理。在这个转型升级的关口,面对着商住小区外来人员多、矛盾纠纷多等城市管理难题,彼时已经年过六旬的王崇省再次鼓足干劲,带领着社区工作人员扑下身子,通过建立党群服务中心、采购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等各种方式,全力解决社区居民的诉求,让大家的心紧密地凝聚在了一起。
王家盛世社区凭借着旧村改造,改出了“一片新居、一片产业、一片景观”,成为了全区旧村改造的先进典范。每当夜幕降临,整个王家盛世社区霓虹闪烁、灯火通明。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聚在这里工作、生活、忙碌,一片繁荣。居民们也都过上了“看病有保险,每月还领钱,出门看风景,上楼享清闲”的幸福日子,这正是王崇省最想看到的景象。
为了当初那份承诺,王崇省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倾洒了无数汗水和心血,用将近三十年的光阴,让王家村从一穷二白到经济腾飞,带领着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成为周边人人称羡的强村、富村,实现了华丽蝶变。2016年,王崇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一路走来真是不容易,酸甜苦辣都尝过了,但是回头看看,能带着大家从穷苦中走出来,过上让人羡慕的好日子,我感觉很骄傲,也很知足,总算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
- 城阳故事 | 热心环卫工把4吨垃圾翻了3遍,找回23万元现金
- 城阳故事 | 刘方海——救人是本能,要感恩与敬畏大海
- 守正创新110,高效联动护安宁!城阳公安开展2025年“110宣传日”集中宣传活动
- 创新高!日本流感患者人数今冬首超30万人
- 善化纠纷,被群众赞“让老百姓放心”!记者揭秘青岛城阳公安一线110民警的日常
- 帮情侣从垃圾中寻回家当,城阳热心环卫群体获颁5000元正能量奖金
- 崂特啤酒30周年,开放式互动展惊艳亮相岛城
- 城阳故事 | 盛文辉——闲不住的热心肠,服务居民的贴心人
- 崂山大桶水,上市30周年!征集好故事、老物件
- 下乡记|冬草莓香浓,30元一斤成抢手货!农业创新模式,会员制直送生态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