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程开新篇!2025看城阳,有基础有底气有锐气有能力

2025-01-07 19:35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31550) 扫描到手机

1月6日,青岛市城阳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透过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创新引领力、开放吸引力、潜能消费力、宜居品质力、民生保障力与“四区一园”成为关键词,折射的是城阳区“追则能达 持则可圆”的奋进之姿与发展之势。

刚刚过去的2024年,城阳区三十而立,一路繁花,且歌且行。展望2025年,从城市与产业经济综合发展看,城阳区有“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基础和条件,“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的信心和底气,“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决心和能力,焕发出蓬勃干劲和创业激情。

逐“绿”向“智”,高筑“四轮驱动”之基

作为中国工业百强区、中国创新百强区和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制造业一直是城阳区的立区之本、强区之基。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新的生产方式和制造模式正推动着制造业进行深刻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迎势而上,城阳区打造“3+1”产业体系,逐“绿”向“智”,制造业由“一业独大”向“四轮驱动”高质量迈进。

近年来,低空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不断赋能交通物流、文旅等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2024年12月30日,城阳区低空经济系列发布活动举行,《城阳区低空经济发展思路》和《城阳区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将着力构建“一区四块九链”的低空经济发展体系,助力青岛市打造全国一流的低空经济先导区。而低空经济离不开储能产业的发展,当下,作为青岛储能产业首个百亿级项目,位于城阳区河套街道的鹏辉能源储能电池生产项目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推进一期项目设备总体安装和调试,该项目电芯厂房是鹏辉规模最大、产能最高的单体厂房,共布局了3条磷酸铁锂产线和1条固态电池产线,产品将出口北美、欧洲、南非等全球市场,助力低碳绿色发展。

“一业一策”助企稳产增产,预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轨道交通跃升能级,运营时速400公里全球最快高铁发布,入选省首批支柱型雁阵集群;集成电路刷新速度,物元半导体试验线量产、生产线主体完工,仁千科技、汉时半导体等20个项目落地;绿色能源抢滩布局,鹏辉能源10万平方米电芯厂房竣工交付,锐嘉科新能源等23个上下游项目加快聚链成群;空天和低空创新城阳模式,发布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硬核10条”;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企业167家、占全市26%,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达到143个;数据产业链条、流通架构基本形成闭环,获评省五星级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35家企业入选国家和省市绿色制造名单;全市唯一入选省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全市唯一获评省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区……一系列数字与多个“首批”“唯一”背后,是城阳区高筑“四轮驱动”之基的澎湃势能与新质生产力蓝图。

产业经济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其规模、韧性与潜力,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未来。2025年,城阳区将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作示范,推动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以“3+1”产业为重点,以细分赛道为突破口,增量扩容先导和新兴产业,提质升级优势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速发展数字产业,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合纵连横”,提振“全域创新”底气

1月3日,城阳区海洋发展局与青岛农业大学深化合作交流座谈,《城阳区海洋渔业产学研合作工作实施方案》发布,进一步深化城阳区海洋渔业产学研平台建设,通过科教融合、产教协同,加快海洋渔业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这是继城阳区与青农大战略合作后的落地之举。

2024年11月29日,城阳区与青岛农业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2024年12月3日,城阳区与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在城阳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筹建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东部校区;2024年12月24日,“链青岛·才精彩”青岛市互联网人才直通车活动在青岛农业大学城阳校区启动,“链青岛·高校联盟”成立。与高校“合纵连横”,旨在人才培养、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在城阳区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一座环湾都市区产学研高地正呼之欲出。

科创平台加快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青岛创新发展基地正式揭牌,康复大学实现招生,海都科教园开工建设,4家实验室跻身省重点实验室;科创成果不断涌现,省市技术创新项目立项579个;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隐形独角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数量继续保持全市“十个第一”;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发放购房券2329万元,运营青年人才社区1840间;40个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驻博士后创新创业园;获评市级创业型城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到4.04%,全市第二……创新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敢冒风险的胆量,也要有攻坚克难和自我革命的勇气。城阳在努力,在奔跑,“全域创新”的底气正愈发丰沛。

创新是城市活力所在,是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内驱力。2025年城阳区将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勇争先、作示范,推动创新创意引领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做强科创平台“主引擎”,育强科创企业“主力军”,建强科创生态“主阵地”,强化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智力人才“输出地”。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扬改革与开放锐气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好“日韩牌”,一直是城阳的重点攻坚方向。

2024年11月29日到12月1日,美得城阳·时尚好物嗨购会在城阳举办,70余家中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医美康养、食品饮料、时尚饰品、动漫文化企业参展。“本土企业出海”及“海外品牌引进”是此次嗨购会的两大主题,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和于2024年8月启动的青岛进出口商品消费中心是两大会场,吸引5000余名市民前来逛展,拉动参展企业及周边店铺消费额近100万元,进口商品消费热情高涨。

改革破题,开放成势。全市首推智办平台,提供增值服务3.2万件次;设立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打造“一口进、一口出”机制;新增市场主体3.9万户,占全市17%,全市第二;新引进过亿元项目130个,新注册日韩项目124个、占全市67%;国际医美产业园揭牌运营;新设外资企业150家,全市第一;启用全市首个自贸协定服务e站,助企业享受关税红利1.2亿元;外贸市场扩大至220个国家和地区……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路上,城阳锐气十足。

锐气是时代风采和时代精神的写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锐气担当和锐气使命。2025年,城阳区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勇争先、作示范,推动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做强开放平台能级,着力稳外贸稳外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着力破解各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引进“三高两核”项目,更大范围集聚资源要素。

宜居宜游宜养宜学,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促消费,惠民生,消费是畅通双循环、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汽车、家电消费券撬动销售额2亿元;“焕新生活”火热发布,“天企猫”上线运营;打造汽车消费产业带,限上汽车销售企业达到64家、增长19%;举办演唱会、音乐节17场,开心麻花大剧院首推沉浸式演出;明月·山海间22次登上央视、游客超1700万人次……2025年,城阳区将在全方位扩大内需上勇争先、作示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做强现代服务业,打好消费投资“组合拳”,推动胶东经济圈消费中心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民生保障,更体现在宜居宜游宜养宜学的方方面面。15个社区回迁选房,3年完成42个,10万居民圆梦新居;7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3年完成37个,惠及1.64万户;现代设施农业新增12万平方米,农文旅游客增长40%;3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7所,新增学位3.8万个;普惠幼儿园覆盖率96.8%、优质园占比98%;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市中医医院城阳院区主体封顶,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竣工建成;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获评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城区……2025年,城阳区将在促进共同富裕上勇争先、作示范,让城市生活更加舒心、乡村面貌更加倾心、公共服务更加贴心、社会保障更加暖心、平安城阳深入人心,推动人文生态幸福家园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时间蕴藏着伟力,奋斗见证着辉煌。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的城市历久弥新。向前看,征途漫漫亦灿灿;再出发,奋进姿态最蓬勃。属于城阳的新华章,正在开启。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勇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