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从一业独大到四轮驱动
全国55%的高铁、20%的地铁在城阳诞生。(资料图片)
胶州湾畔,城阳区作为全国轨道交通产业版图的重要坐标,书写着中国高端制造的传奇:全国55%的高铁、20%的地铁在此诞生,CR450动车组样车在此开启400公里时速的新征程。
近年来,城阳区重点打造“3+1”产业体系,这个中国制造业百强区的工业结构,正从轨道交通“一业独大”,向轨道交通、新能源、集成电路、空天和低空“四轮驱动”格局进行重塑。
自2023年起,城阳区的工业开始反弹,投资增速和规上工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显著改善。2024年前三季度,城阳区GDP增速达5.7%,不仅跑赢全市平均水平,更折射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层效能。
破解一业独大结构性问题
翻开城阳的产业图谱,轨道交通产业以千亿级体量长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塑强”了城阳工业的骨架。
“一业独大”的格局在带来丰厚回馈的同时,也会给城阳带来成长的烦恼。纵览挑起发展大梁的经济大区,经济的发展从不由单一产业撑起,而是众多产业并驾齐驱,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始终在推陈出新、优化升级。
近年来,城阳区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精密仪器仪表、高分子等新质生产力产业,努力破解产业“一业独大”结构性问题。
从结果来看,2023年,城阳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6.1%,自2020年以来首次超过青岛全市平均水平。2024年上半年,城阳区的GDP增速达到了5.8%,与青岛市的整体增速保持一致,城阳区新能源产业链主要规上企业产值跑出了196.95%的同比增速。
龙头崛起带动链式集聚
在轨道交通产业的基础上,城阳区的新能源、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加速崛起。
“十三五”期间,中车四方对青岛本地贡献产值近2000亿元,带动235家本地供应商形成完整产业链,本地配套率提升至40%以上,年均配套额突破百亿大关。正是这种“龙头+链群”的发展模式,让城阳在产业转型中找到了破题密钥。
这种成功经验正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复制。破解产业结构单一困局,快速破局之策是落地百亿级重大项目。城阳区仅用半年时间引进了国内储能电池的头部企业鹏辉能源,围绕这一“链主企业”,20余家上下游企业正加速聚链成群,将成为青岛市新能源产业重要的增长极。
同样极具发展潜力的集成电路,也是城阳区聚力做大做强的产业。去年8月,城阳区总投资110亿的物元半导体,试验线已经量产,今年年底生产线也将正式投产,签约落地的上下游企业超过20家。
立足比较优势谋发展
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城阳区注重把握产业发展机遇,同时因地制宜,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
去年以来,低空经济赛道火爆。2021年流亭机场“退役”,释放出33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这正是城阳区发展低空经济的突破口。城阳区将空天和低空产业纳入城阳区产业发展布局,低空经济成为产业体系重要一翼。加快建设辐射胶东半岛的低空试飞试验场。
目前,城阳区在聚集了哈工大(威海)青岛创新发展基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名校资源的基础上,又布局了低空经济产业园,与民航总局航科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中大型、多任务载荷无人机惯性导航技术验证首飞。
《城阳区制造业“两翻番 一提升”攻坚行动方案》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到2027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实现双翻番,工业增加值率持续提升到25%以上,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再造一个新城阳。在“四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格局下,城阳区加速奔跑,奋力开创湾区都市活力城阳建设新局面。
(半岛全媒体记者 白菊)
- 全国爱肝日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举行“全国爱肝日”义诊活动
- 喜讯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检验科顺利通过 ISO15189复评审
- 优化消费环境,共筑满意消费!城阳区举办“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
- 小事见实践 点滴筑文明!青岛市城阳区“讲述我与文明实践的那些事”主题活动启动
- 同赴春之约,绽放“她”风采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开展庆“三八”妇女节系列活动
- 上海骨科专家本周六来青!著名脊柱外科教授陈雄生3月8日坐诊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
- 全国爱耳日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进社区:守护听力,传递健康
- 中医科普专栏丨这个春天,城阳区人民医院中医专家教您几招中医运动养生方式
- 青岛城阳:“四季村晚”让群众文化“活”起来
- 4000个就业岗位等你来!城阳区“工益就业·春风送岗”招聘会在区体育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