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城阳分局:四项举措优化助企服务 推动营商环境再提升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城阳分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经济发展大局中考量,在严把环境准入关、守牢生态环境底线的同时,主动担当作为,突出服务属性,以更有力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一流窗口,快速化办理
积极采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服务方式,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系统,鼓励企业事先预审、网上申报,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工作效能。建立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台账,积极提供主动服务、超前服务、专班服务,为各类项目提供政策指导,不断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加快项目落地,提升服务效能。探索环评、排污许可、环评统计信息衔接、业务协同有效推进,持续推动环评与排污许可一体化办理,可节约办理时限约30天,2024年来已办理一体化项目75个。
建立正面清单,差异化检查
进一步扩大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数量,将污染物排放量小、环境风险低、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持有排污许可证的小微企业,与民生保障等密切相关企业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正面清单,目前已扩容至452家企业。对纳入名单的企业,采用“线上+线下”的双线联动模式,利用线上手段进行线索摸排,减少入企检查频次,针对发现问题较多的企业适时开展“专家体检”现场帮扶,帮助企业精准发现问题。
完善处罚程序,柔性化执法
紧盯生态环境执法履职情况,坚决杜绝“一关了之”“一罚了之”等机械执法问题。推行包容审慎执法,细化研究《山东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适用规定》,明确不予处罚、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的17种情形,规定处理流程,优化执法方式。规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程序,建立和完善高效顺畅的综合执法机制,督促依法行使职权,明确从立案到结案全过程的办理期限及要求。建设完善环保信用体系,服务指导符合要求的企业开展信用修复,让积极整改、履行处罚、消除影响的违法企业有纠错的机会,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政企沟通,个性化服务
畅通政企联系渠道,充分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区“城心办”平台,畅通企业诉求和权益保护的反映渠道,规范政务服务热线受理、转办、反馈流程。着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定期组织企业家座谈、走访企业,宣传和解读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诉求,帮助解决问题,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帮助企业提升环保管理能力,根据企业类型,个性化开展生态环境业务培训,2024年共开展20余次线上、线下培训,全方位提升企业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工作水平。
半岛全媒体记者 葛梦杰 通讯员 马冉
- 划定679个乡村社区生活圈!《青岛市村庄布局规划(2021-2035年)》出炉
- 《青岛市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方案》解读|七个方面推动老字号“守正创新”,激发消费强劲活力
- 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青岛市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方案》发布,聚焦7大方面出台30项重点举措
- 2025年青岛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即将启动
- 青岛市财政局激发合同信用融资潜力 “贷”出企业发展活力
- 全国爱肝日丨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举行“全国爱肝日”义诊活动
- 普及肝病知识,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举行惠民义诊系列活动
- 3月第2周青岛市二手房成交量环比提升8%
- 起航西海岸 青春赢未来——青岛市2025年春季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
- 青岛市中心血站顺利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复评审现场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