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故事 | 耿书涛——传递热血“火种”,续写生命希望
“能够用自己的血液点燃白血病患者延续生命的希望,我感到非常荣幸。”采访中,耿书涛感慨地说道。作为青岛市第225例、城阳区第2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爱心献血、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
2000年出生的耿书涛是一个开朗、阳光的大男孩,目前在位于城阳区流亭街道的青岛茂达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了解并开始无偿献血,要追溯到2018年。“很早的时候看到过无偿献血的知识,但一直没有去献过。”耿书涛说,这是一件充满大爱的事情,他想让这件事情变得更有意义,所以在18岁生日那天,他独自去到了爱心献血屋,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无偿献血,这是他献给自己的成人礼。
“想到自己的鲜血可以救人,我就觉得很自豪。那时候我决定以后要继续献血,帮助有需要的人。”耿书涛说,自那以后,他始终将献血视为一种责任,每当献血间隔期满,他便第一时间前往血站奉献爱心。他坚信,每一份热血都能为急需用血的患者点燃希望,甚至挽救一个家庭、传递社会温暖。在他的积极带动下,身边亲友纷纷加入无偿献血队伍。至今,耿书涛已经献血23次,累计献全血1500毫升及成分血37.5个治疗单位,并荣获青岛市无偿献血荣誉卡。
耿书涛很早的时候便听说过造血干细胞捐献,2020年12月底,他在完成一次爱心献血后,主动向志愿者打听,在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情况后,他又联想到一些白血病患者的境遇,他毫不犹豫地做了留样和登记,郑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多一份入库,就多一份希望。”他期待能用这种方式为白血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可能,也时刻为挽救生命准备着。
一直到2025年2月12日,正在公司工作中的耿书涛接到了城阳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需要进行高分辨检测。面对是否同意捐献的询问,耿书涛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耿书涛日常工作很是繁忙,但当他把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告诉公司领导后,没想到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同事们主动帮我分担工作,他们都很支持我。领导也说工作耽误了可以补,但救命的事一刻不能等!”为确保捐献顺利,耿书涛主动调整生活节奏,坚持锻炼、规律作息、科学饮食,将身体状态调整至最佳。他说:“素未谋面的患者正在生死线上挣扎,我必须全力以赴。”
通过高分辨的检测,结果显示耿书涛与患者完全相匹配,在顺利通过体检后,根据青岛市红十字会安排,耿书涛于3月12日在青岛市中心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3月8日,耿书涛提前住进了青岛市中心医院进行前期的准备。在捐献前的这几天里,他每天都要抽血化验,还要注射动员剂,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并释放到血液里。而注射动员剂后的不适,让耿书涛体会到救人并非易事。6针动员剂全部打完,他感到浑身酸痛,手脚无力,晚上甚至睡不着觉。但相对于救人一命,耿书涛说这点痛苦自己能忍受。
3月12日,耿书涛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成为青岛市第225例、城阳区第27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素未谋面的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回到家里后,看到耿书涛的身体没有别的不适,家人也都放下心来。现在,耿书涛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血液是生命的礼物,造血干细胞更是延续希望的‘火种’。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一个家庭重获新生,是我最大的光荣。”耿书涛说,未来他也将继续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各项事宜进行宣讲,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志愿捐献队伍。“或许我们的一次勇敢伸手,就能为身处绝境的人推开一扇重生之门。这份传递生命希望的事业,值得全社会共同奔赴!”
半岛全媒体记者 葛梦杰
- 习语丨“共同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
- 与时间赛跑,以温暖守护生命!致敬城阳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她力量”
- 青岛城阳预防接种工作经验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新闻发布会
- 【央视快评】共同续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时代新篇
- 阅见山海,书润城阳! 城阳区2025年度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 首批17个学科20位专家强势入“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团队进驻城阳开诊
- 城阳区城阳街道城阳村社区第六届千人运动会火热启幕!全民健身再掀热潮
- 青岛故事|特殊的家人!献血21年,只为传递那份爱,杨晓辉化身热血英雄获全国金奖
- 青岛故事丨淤泥中逆行!城阳巴士好司机救起失足落水九旬老人
- 五一挖蛤蜊!青岛城阳五大主题旅游产品带你畅游山海之间